“娘,我也不是说不许纳侧妃,只是要问板栗的意思。说不定眼下他不想纳,过几年他又想纳了,都随他自己。说起来,不单板栗,就是爹和槐子,也都一样。”
她这说的是真心话。
她便再管,也只能管住槐子,儿孙自有儿孙福,她不想管也不可能管得住他们将来的事。
张大栓尚未反应过来,张老太太已经叫了起来:“你爹?他都这么大年纪了,半截身子都进土了,还想讨小的?”
她也不说纳侧妃了,气呼呼地直呼小老婆。
郑氏再加一把火,幽幽道:“娘,就因为年纪大了,才娶小老婆哩!年轻的时候,小两口感情好,还能顾忌情分;等年纪大了,女人不中用了,就成了摆设,在家管管家务什么的,男人自然要找年轻好看的来伺候……”
张老太太不等她说完,转身面对张大栓,咬牙叫道:“你敢!你个死老头子,你要是敢弄个小的进门,老娘就……就……”她憋了半天,也没憋出一句有威慑力的话来,最终身子一软,往后一靠,抹着眼泪悲伤道,“我就不活了!”
张大栓被这一变故弄得手足无措,急得喊道:“这是咋说的?谁说要娶小的了?菊花,你瞧你,把你娘说的,你快劝劝!”
听了郑氏一番话,张槐自己也心思千回百转。正想着晚上要好好宽慰妻子,不料爹娘已经闹起来了。
他哭笑不得地瞅了郑氏一眼,上前劝慰老娘。
郑氏撇撇嘴,暗道这就是人性,都是“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”的。她婆婆为人良善尚且如此。那些人就更不用说了。
就听张大栓辩解道:“他娘,这不都是你说的,说板栗要是娶了你娘家侄孙女,亲上加亲不说,还贴心;我们老张家可没人来攀亲,我也没答应他们啥事。”
张老太太立即回道:“你老张家敢来攀亲?往年的事咱就不提了,就说近年的事:那些年咱们也没亏待他们,等抄家起来,一个个缩着脖子。恨不能跟咱们断绝亲戚关系。这会子板栗封王了,他们又上门来了。呸,我都不好意思的!亏他们那厚脸皮,还敢来!”
张大栓也觉得憋屈,嫌本家给自己丢脸,咕哝道:“我也没搭理他们哩!”
张老太太嚷道:“你还想咋搭理?吃的,穿的,该给的一样没少。还想咋样?用银子把他们供起来?”用手拍座下椅垫,“这银子是我孙子孙女用命换来的。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!”
张槐和郑氏听得面面相觑:咋跑题了哩!
很快,张老太太也觉得跑题了,遂言归正传:“我就说我一提这事,你就浑身是劲,帮忙来说,原来是打的这个主意。你也想讨一个。是不是?”
张大栓涨红了脸,呼呼喘气,闷了一会才道:“他娘,你甭难受了。我都一把年纪的人了,我能干那样事么?我还要不要脸面了?就算不要脸。不怕人家笑话,我还怕孙子孙女笑话哩!”
说完,朝郑氏瞪眼。
郑氏尴尬,忙赔笑道:“娘,我就是这么一说。那些王公大臣家确实都这样,朝廷也是有这个规定,可咱家不一样。再说,我爹也不是那种人。爹要是那没情义的,没抄家前,那时候爹身子骨也好,咱家也有钱,爹要娶的话,那会儿不就娶了,还等到现在?”
张槐反而张不开口了,他觉得怪不好意思的。
不说吧,老娘在难受哩,于是绷着脸道:“娘,没有的事别闹了。咱家谁也不娶小。”
郑氏在心里对答道:“过头话不要说。你那些儿子,眼下都乖的很,过几年十几年二十几年,谁知会怎样?”
瞧瞧张槐,没敢把这话说出来。
夫妻二人好说歹说的,才把老两口劝住,送回去了。
张老太太回去后,兀自生闷气,对于娘家嫂子弟媳等的追问,含糊支吾。
问得急了,便说:“我哪懂他们那些事儿?这些当官的弯弯绕烦的很,规矩又大,讲究又多,白受闲气,不如寻个家底殷实的小户人家嫁了,落个自在。”
又问各家侄孙子多大了,都会些什么,说要槐子帮着张罗一份工;又找出些衣料首饰等物分给各人,总算把大家暂时应付过去了。
然众人都还不死心,隔日还问。
张老太太烦不过,心想菊花会说话,便一推了事,说这事自己不懂,再说年纪也大了,也不管事了,要问板栗娘才成,王府的大小事都是她管的。
于是,什么舅母表嫂表姐表婶都来找郑氏了。
郑氏命板栗将戏班子里用不着的人都拉出去,在后园子里搭了戏台,开锣唱起戏来。
凡有人来问,对那些直接言明的,就正色解释后推拒;含糊套问的,也不跟她缠磨,说不上三句话,就抱歉事儿忙,吩咐丫头带她们去看戏,再不就说厨房新做了点心,请她们去吃茶等,一概打发了,然后一心张罗自己的事。
然世上人心不等,不是解释就能免事的。
这也难怪,“人往高处走,水往低处流”嘛,于是忙碌筹划,将主意打到张家小辈身上,外面更有传言,说张家在帮玄武王在选侧妃纳妾等等,也难细数。(未完待续。。)